不知不覺,特斯拉的市值已經達到了2000億美元的高位。馬斯克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,一天之內增加了22億美元。
而在20天前,特斯拉的市值剛剛超越豐田,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市值的汽車公司。隨著這些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巨頭,市值一個又一個被特斯拉超越,全球的汽車產業的新時代已經來了。
然而遺憾的是,當智能汽車的大潮真正到來,國內眾多的造車新勢力們不但沒能乘風破浪,反而開啟了退場模式。
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,
一天之內,馬斯克身價超過人黃崢和馬云
2010年6月,特斯拉登陸納斯達克。
10年之后,在2020年的6月,特斯拉迎來了最高光的時刻。20天前,特斯拉的市值達到1900億美元超越豐田,一躍成為全球最大市值的汽車公司。但是,特斯拉的股價并沒有止步于此。
投資界消息,6月30日美股收盤,特斯拉股價上漲6.98%至1079美元,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。10年的時間,特斯拉的市值已經上漲了44倍;而僅僅今年,特斯拉的市值就翻了5倍。
簡單以市值來看,特斯拉的市值相當于1.1個豐田,4.7個法拉利、5.5個通用汽車、7個比亞迪、8個福特汽車。
隨著特斯拉股價的上漲,馬斯克的身價也水漲船高。福布斯實時富豪榜的數據顯示,馬斯克的身價在一天之內增加了22億美元,個人全部身價達到了449億美元,是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上的第22大富豪。已超過了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和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。
早在2017年,理想汽車CEO李想就在雪球上預言道,“特斯拉的市值在2020年百分之百可以達到1000億美金,最高看到2000億美金!
2020年剛到一半,李想的預言就已實現。在他看來,特斯拉和傳統汽車巨頭之間,代表的是數字時代企業和工業時代企業之間的對決。當出現生產力維度差異的時候,永遠投資高一個維度中最靠譜的那個創始人,哪怕這個企業看著還很弱小。
憑什么值2000億?
盡管特斯拉勢頭很猛,可相比起豐田、大眾這些傳統的汽車巨頭,汽車銷量仍然不在一個數量級。
可為何特斯拉能值2000億美金?
在這一點上,智能汽車和智能手機在邏輯上是相通的。同樣是做手機的,為什么蘋果的市值能達萬億?眾所周知,蘋果手機以利潤高著稱。近兩年,盡管蘋果手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徘徊在11%-15%之間,但是卻獲得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65%以上的利潤。
類似的,以特斯拉為代表的的智能電動汽車,隨著數字化進程的發展,很有可能在未來形成一套碾壓前者的全新商業模式。
特斯拉在賣車的同時,不能忽略它的Autopoil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。這套系統不但是特斯拉獨立自主研發,而且在業界已經處于領先地位。以Model 3為例,當前國產標準續航版售價為27.155萬,而選裝全套自動駕駛能力的話,需要多花5.6萬。這也是為什么特斯拉敢將價格一降再降,在賣出更多車的同時,也將賣出更多的自動駕駛系統。
同時,隨著目前全球特斯拉車主的不斷增多,為特斯拉提供更多的里程數據也會反過來促進Autopoilt系統的不斷進步。
如果說賣車利潤不高,那賣系統呢?何況,誰也說不準未來會在這個系統上衍生出什么樣的商業生態。
顯然,隨著這些擁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巨頭,市值一個又一個被特斯拉超越,汽車產業的新時代已經來了。
造車新勢力大洗牌,
不提速就退場
然而,遺憾的是,當智能汽車的大潮真正到來,國內眾多的造車新勢力們卻沒能乘風破浪。尤其是2020年,注定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的分水嶺。
在特斯拉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的同一天,和特斯拉同樣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國內造車新勢力——蔚來,迎來了幾乎不弱于特斯拉的漲幅。截止收盤,蔚來汽車股價上漲6.78%達到7.72美元/股,市值達到91.44億美元。這也是蔚來最近一年時間里市值的最高點。
可在眾多的造車新勢力當中,蔚來這樣的仍然只是少數。
近日,拜騰被推上了風口浪尖。媒體曝光拜騰汽車不但已經拖欠員工薪資4個月之久,南京工廠也因欠費停水斷電關廠。6月29日晚,拜騰汽車CE0戴雷臨時組織召開了中國區全體員工電話溝通會,會上戴雷表示,經股東和管理層協商,公司決定自7月1日起暫定中國區內地業務運營。
曾經一度被認為是造車新勢力四強之一的拜騰,就此黯然退場。
然而,拜騰并不是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家倒下的。2014年就成立的游俠汽車,成立6年后仍舊停留在PPT階段,不僅沒有造車資質,堅持自建的工廠接近爛尾;擲重金在鳥巢舉辦發布會的賽麟汽車,在被前法務舉報后一路爆雷,如今江蘇賽麟上海公司、江蘇賽麟如皋工廠被南通中級人民法院貼上了查封公告;博郡汽車CEO黃希鳴更是直接向外界發布署名信表示,博郡汽車已無土地廠房等可變賣資產,短期內無法恢復公司正常運營。
截至目前,全國仍有近40家造車新勢力,但實際有銷量數據的僅有蔚來、理想、威馬、小鵬、合眾、新特、國機智駿、領途8家。即便已經有銷量,想要活下去也并不輕松。因為要他們面對的,不僅有兇猛的特斯拉,還有新能源產品開始源源不斷向市場投放的傳統車企們。
也許,真的會如王興曾說的,中國新造車企業中未來將會只剩下3家。 |